咱们先来看几个场景,请回顾一下,自己的娃是否正在/曾经经历过这个过程?
什么东西都想拿到嘴里啃,多脏啊!
喜欢扔东西,翻箱倒柜,家里折腾得一团糟。
特别输不起,玩游戏啊赛跑啊输了就发脾气。
谁都不准动他的玩具,一动就大哭,一点都不懂分享。
是不是很抓狂,怎么解决呢?!
孩子这些所有在家长眼中不可理解,甚至颇让人烦心或担忧的表现,却隐藏着一个黄金般的概念——【敏感期】
我们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若处理不好,带给孩子的负面伤害也会是巨大的。
那什么是敏感期呢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敏感期【绝不等于】成人眼里的坏习惯(大家谨记!!!)
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20世纪初提出了儿童“9大敏感期”的概念。
敏感期是每个孩子成长中受内在力量的驱使。经历敏感期的幼儿期,往往会提现出与我们传统教育目标相悖的行为,请大家一定要耐心分辨,科学对待!
在某些敏感期里宝宝会有非常明显的行为表现,而另一些则显得有些“隐蔽”,那些隐蔽的敏感期对于成长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①感官敏感期(0-6岁)
②语言敏感期(0-6岁)
③动作敏感期(0-6岁)
④细小事物敏感期(1.5-4岁)
⑤秩序敏感期(2-4岁)
⑥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⑦书写敏感期(3.5-4.5岁)
⑧阅读敏感期(4.5-5.5岁)
⑨文化敏感期(6-9岁)
√敏感期课题非常庞大,从理论到脑科学验证,我们展开讲并验证实操,可能这5天也讲不完。
今天老师用最直击痛点的方式把【3岁前】的一些重点敏感期的精华分享给您
强烈建议咱们仔细听,认真记。
刚出生的婴儿对明暗相交的地方感兴趣,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他们会喜欢的颜色艳丽的彩球。【他们会一直注视那些明暗相交的地方(划重点)】,比如光线投影和黑白画面,直到疲倦为止。
视觉敏感期(0-6个月)


在感官的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的身体功能,嗅觉、听觉、视觉等相关的功能便会受到影响。
视觉敏感期,家长怎么做

在宝宝视觉敏感期这一阶段,建议大家多给宝宝玩视觉追踪类游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天玩一两个,非常有助于促进宝宝视觉发育。
口腔敏感期(6-12月)
爱吃手
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
所有口味都尝个遍,尝过之后吐出来
爱咬人
小婴儿视觉还是模糊的,但已经能熟练地使用口,所以口是他连接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最自然的通道,他会用口来认识周围所有的一切。
孩子在口腔敏感期的常见表现:
口腔敏感期,家长怎么做

口腔敏感期的宝宝的常见表现,大家看看(回想一下),自家宝宝是不是也有这个阶段?
手部敏感期(6-12个月)
在手部敏感期,孩子往往会成为家庭卫生破坏大王。把整卷卫生纸撕得到处都是;把面条水果抓得黏黏糊糊全身都是再放进嘴里;能够到的东西全都拿来乱扔搞得满屋狼藉;地上的头发丝,小线头,全都要捡起来……
错过了手的敏感期,不但影响孩子的动手能力,精细动作,而且会影响大脑思维。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紧密相连。
这可正是孩子开始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家长千万不要贸然阻止他们。

0-6个月宝宝精细动作发育规律

以上是幼儿手部的一般发育过程,依照这个表的大家要充分地给予孩子锻炼手部精细肌肉和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机会。6-10个月的宝宝往往喜欢玩抽纸,不要觉得浪费而阻止孩子。我们大人把纸收集起来还能用。以抽纸为例,给孩子提供充足的、安全的训练条件,带着孩子玩,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会发展的很棒。
这是一个此前进行了充分早教干预的7个月宝宝,在玩的时候很专注,甚至还有尝试捡起米粒的动作(需要提醒的是,这个宝宝从3个月就开始了系统的早教,口腔敏感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7个月已经不往嘴里放了,不过没有经过小步系统训练的小宝宝们先不要玩这么细小的东西哦)
行走敏感期(1-2岁)
蒙台梭利所说,学走路时期是孩子的第二次诞生,一旦学会自己走路,他的世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活动范围迅速扩大,他完全能支配自己的行动和生活,这是多么大的成就!
但如果家长因为顾及孩子安全或卫生,或者不想自己太疲惫,就经常抱着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去活动去探索,这就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行走敏感期,家长怎么做
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好途径就是玩,用游戏的方式取代枯燥的训练往往让孩子乐此不疲,事半功倍。

语言敏感期(0-6岁)
宝宝从一出生就已经开始学习语言,3个月左右的宝宝就能分辨语言和非语言了。我们要多给孩子语言输入,经常和孩子说话,经常用语言给他描述一些生活中常做的事情。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迟早都会说话的,从不特意引导孩子发展语言。这是不对的。语言能力不仅影响孩子说话,对宝宝的理解能力、书写能力、社交能力等各方面都是有影响的。
语言的敏感期具有阶段性和特定性,一旦错过便无法弥补,家长一定要把握时机好好利用这一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狼孩的故事,大家或许听说过。
语言敏感期,家长怎么做

在给宝宝做语言启蒙的时候,说到哪里指到哪里,名词指着说,动词动着说。
自我意识敏感期(1.5-3岁)
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到来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强调“我的”、爱说“不”,同时伴随“咬人”“打人”。
自我意识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敏感期,因为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未来是不是很强大,这样一个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源于自我形成的敏感期。
不明就里地干预孩子,要求孩子纠正行为,会破坏孩子的自我建设,对孩子的情绪培养,人格培养,都是破坏性的。


秩序敏感期(2-4岁)
比如吃的饼干如果碎了,就会大哭不止,一定要从一个完整的饼干开始吃,记住,这不是“矫情”,这是“秩序敏感期”
进入2岁以后,孩子的想法层出不穷,对事物的秩序有了强烈的需求,要求所有物体和生活习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一点儿都不能变,这预示着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来临了。
很多家长对于宝宝的执拗感到哭笑不得,其实这一阶段的宝宝通过对秩序感的苛求来建立自我和安全感,我们不必为此感到烦恼,倒不如顺其自然让宝宝玩一些满足秩序要求的小游戏。这样宝宝可以把那种强迫症一样的执着转化到游戏中,更有助于培养专注力和规则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秩序敏感期,家长应该怎么做?当然是多做秩序类游戏了

绘画敏感期(2-5岁)
如果一个孩子在6岁之前没有握过画笔,那么这个孩子的绘画天赋很可能就会泯灭。给孩子一支画笔,不一定能撬动地球,但一定能找点乐子。
绘画是孩子情绪的及时宣泄。其实每一幅画都是孩子真实内心思想的写照,是孩子情绪的外在表现。绘画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就像要说话一样自然。对他们来讲,任何画都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绘画敏感期,家长应该怎么做

6个月开始早教
我们将错过了0-6个月婴儿的感官光感敏感期;
12个月开始早教
我们将错过了6-12个月的大肌肉敏感期。
18个月开始早教
我们将错过了12-18个月的精细运动敏感期。
敏感期稍纵即逝,它是大自然赋予孩子特殊的成长助力。
如果恰当的给予锻炼和发展,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了解了敏感期,您在开展下一堂家庭早教时,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验证
1、我的宝贝此刻正处于什么敏感期呢?
2、看到哪个敏感期的时候,对孩子之前的某种行为,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3、孩子接下来要面临什么敏感期,我该如何应对?
0-3岁是孩子早教黄金期,如果你认为孩子还太小,孩子不喜欢,孩子不配合等等而错过了,那就再也回不去,父母的引导至关重要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确实,直到我们现在生活中,都仍然出现着像书中列举的错误的教育。
